欧美激情国产亚州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流白浆喷水免费观看_国产丝袜美女手机免费电影_精品欧美国产偷窥一区二区_亚洲四级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湖北日報頭版重磅:持續(xù)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

請先登錄

湖北日報頭版重磅:持續(xù)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深冬時節(jié),夜幕降臨,枝江市七星臺鎮(zhèn)董家灣村鄉(xiāng)間小道上,一盞盞新建的路燈陸續(xù)亮起。

明亮的燈光照亮夜空,也溫暖了村民們的心。

4個月前大伙的一份提議,經過“眾籌”,讓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

29盞“眾籌路燈”,匯聚民智,激發(fā)民力。

12月5日,金色暖陽下,枝江市沿江行道樹被染成了金黃色,分布在長江沿線,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讓人沉醉其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通訊員 李巧愛 田雪蓮 攝)

美好環(huán)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去年,我省發(fā)出號召,動員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倡導用“共同締造”的價值觀與方法論去辦實事、解難題。

美好環(huán)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蘊含“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宗旨。

一年來,共同締造理念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辦成了一批好事實事,探索了一批制度成果,打開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新時代社會治理新格局,成為荊楚大地最富生機、最有活力的基層實踐。


時代變了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的工作方法不能變

紅安,中國的革命圣地之一。

戰(zhàn)爭年代,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紅安兒女群起響應,打土豪分田地,翻身求解放。

進入新時代,紅安這座紅色之城,與所有的基層社會一樣,面臨著新的矛盾和挑戰(zhàn)。

紅安縣紅色經典旅游景區(qū)公路鳥瞰。近年來,紅安縣交通運輸部門創(chuàng)新舉措,以改善群眾出行環(huán)境為切入點,廣泛發(fā)動群眾共謀、共建、共享,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共同締造“美麗農村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汪冠 攝)

人民群眾對幸福的向往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如何及時回應新需求、新期待?

農村社區(qū)從熟人社會變成陌生人社會,獨立的個體怎樣重塑鄰里共同體?

干部“5+2”“白加黑”地忙,為何卻換來群眾的“不感冒”、不買賬?

紅安乃至全省上下努力尋找新時代的“銅鑼”,力求解答最現實、最復雜的基層治理之問。

2022年7月23日、紅安縣城關鎮(zhèn)小豐山村在荷塘邊舉辦文藝演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群眾路線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勝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樣是勝利之本”,強調“時代變化了,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變”。

去年5月,省委出臺《關于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通知》,號召黨員干部到基層一線,收集群眾訴求,解決突出問題。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批“急難愁盼”問題化解在基層,然而,還有一些帶有共性、相對復雜的問題,僅依靠干部和政府是不夠的。必須發(fā)動群眾,從“共”出發(fā),難題才有“最優(yōu)解”。

2022年7月14日,紅安縣杏花鄉(xiāng)隗店村十里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夏日的驕陽里競相盛開,醉人的荷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拍照游玩。通過村民的共同締造,隗店村鄉(xiāng)村面貌煥然一新,帶動了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村民增收致富。(視界網 胡彩明 攝)

同年9月,全省啟動“美好環(huán)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要求每個縣、市、區(qū)確定5—10個城鄉(xiāng)社區(qū)或農村自然灣、城市居民小區(qū)作為試點,發(fā)動群眾決策共謀、發(fā)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面對面拉家常、問需求,各級黨員干部累計下基層超過240萬人次,累計收集就業(yè)、教育、醫(yī)療、托育、養(yǎng)老、住房等群眾關心的問題48萬多個、解決43萬個。

共同締造,是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的重要載體,是“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實踐力量。


身入心至

一枝獨秀的“盆景”

變成百花齊放的“風景”

共同締造,重點在“共”,難點也在“共”。

2017年,在住建部的關心與支持下,紅安、麻城、枝江等地立足實際,進行個性化、差別化探索,總結提煉了一批切實可行的經驗、辦法與路徑。

紅安,建立“1+4+N”的組織機制,總結“五步三類工作法”,把蘊藏于人民群眾中的無窮“民力”激發(fā)出來。

麻城,連續(xù)3年發(fā)布《“共同締造”實施方案》,搭建線上線下議事平臺,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從可見可知可感的實事小事做起。

麻城市閻家河鎮(zhèn)古城村經過共同締造后,環(huán)境整潔,生態(tài)宜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枝江,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治理積分制、村灣聯(lián)戶長制等多項舉措,推動全域改革。

6年來,試點縣市區(qū)一步步創(chuàng)新推進,一步步深化拓展,充分證明了“共同締造”理念強大的生命力。

一花引來百花開。為了幫助全省各地各部門全面準確掌握“共同締造”活動的實質要義和理念方法,去年7月,我省先后在紅安干部學院舉辦兩期專題培訓班,市縣領導干部、基層鎮(zhèn)村書記進行了現場觀摩和專題學習。

2022年7月23日、紅安縣城關鎮(zhèn)小豐山村,鄭喜權兄弟在自家承包的荷塘里采蓮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關鍵的少數”共識在凝聚——雖然基層矛盾和問題紛繁復雜,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用好“充分發(fā)揮群眾主體作用”這把金鑰匙,一定能事半功倍。

去年夏天,恩施州遭遇歷史罕見的大旱大“烤”,137萬余畝農作物受災,50萬群眾飲水告急。

咸豐縣黃金洞鄉(xiāng)黃家村30余名黨員群眾頂著高溫,唱著山歌,僅用1天就鋪設了1200多米的管道,一股清水流進120多戶村民家;利川市文斗鎮(zhèn)闞家壩村村民自發(fā)組成“找水隊”,攀著藤蔓,在200米高的陡崖上找到新水源,大伙籌資近2萬元,鋪水管、建水池,3天就恢復了自來水供應。

2022年8月16日,黃金洞水利水產管理站給黃家村送來水管700多米,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帶領30位村民上山尋找新的水源,當天就把泉水引進了村,保障了120戶420人的生活用水。(通訊員 吳朝軍 曹征服 攝)

在這場抗旱戰(zhàn)斗中,恩施州29個民族百萬干群攜手,用腳板征服高山峽谷,共找到500余處新水源,覆蓋10余萬人。

無論是抗旱抗洪,還是修路建橋,“參與”的種子在群眾心里生根,“共建”的意識開枝散葉。

每每夜幕降臨,一場場村灣夜話、板凳會、七點半議事廳啟動,大伙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共話幸福生活。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中,遇到難點、堵點、痛點,大家一起議,一起干。

麻城市閻家河鎮(zhèn)石橋垸村召開塆組會,黨員干部與村民碰撞“金點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政府“以獎代補”,引導群眾投工投勞、捐錢捐物、認管認領,共同解決問題。截至12月,全省實施“以獎代補”項目2103個。

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全省及時總結基層首創(chuàng)的好做法,制定出臺農村寄遞物流、老年人助餐服務、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等政策性文件15個。

從鄂西山區(qū)到江漢平原,從城市社區(qū)到村灣村落,共同締造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春風化雨

在“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中

收獲群眾的感情

“共同締造”開展一年間,我們收獲了什么?

房前屋后整潔美觀了,道路橋梁變得寬敞暢行了,年久失修的當家塘能蓄滿水了,破舊的菜市場整治一新了。這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獲。

天門市蔣場鎮(zhèn)永鎮(zhèn)橋社區(qū),要流轉600余畝農田給合作社,村民自發(fā)召開“板凳會”,相互調整余田,實現了土地連片。

武漢市武昌區(qū)楊園街道理工大水運社區(qū),加裝電梯引發(fā)爭議,社區(qū)居民、退休教師陳定方站出來研究方案,創(chuàng)新安裝費用計算方式,大家一致認同。

枝江董市鎮(zhèn)雙湖村家家戶戶需要小型農機,但機械造價較高、使用率不高,在村民全丹陽的提議下,村里建起共享倉庫,收到黨員干部和村民捐獻的農機農具30余件。

2022年9月15日,竹山縣教育局駐麻家渡鎮(zhèn)蛟龍村的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隊員走進村民汪宏發(fā)(右一)家,交心談心,問計于民。(視界網 朱本雙 朱建超 攝)

村里大小事,群眾真正站在C位,這一次,我們收獲了農民參與公益事業(yè)的熱情,這是了不起的收獲。

麻城長嶺關村規(guī)劃修一條5公里的游步道,政府和村民共同籌集資金200多萬元,村里的青壯年結伴上山,搬石修路。當年5月,游步道提前修好。由于村民主動投工投勞,花費比正常預算節(jié)省近四分之一。

十堰張灣區(qū)花果街道鑄一社區(qū),活動中心年久失修無人管理,街道與住建部門將其納入舊城改造項目,改造接近尾聲時,資金出現缺口,有的居民送來軟裝材料,有的居民捐資購買球臺,大家齊心協(xié)力助力項目順利完工。

鑄一社區(qū)乒乓球賽在活動中心火熱進行。(通訊員 徐春曉 攝)

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攬的單向治理方式,變成政府、社會、群眾一同出力一起奮斗的共治模式,這是更具價值的收獲。

我們的收獲還不止這些。

潛江市楊林洲村四組村民羅秀娟今年沒等村干部上門,便主動找到村委會,繳納合作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險。她說:“村干部為我們做了這么多,我也要支持村干部的工作?!?/p>

孝昌縣王店鎮(zhèn)新崗村幸福食堂開辦5年多,老人陳松勁享受好“食”光之余,主動向村黨支部書記胡五清申請,領辦幸福院四周的“護綠崗”。

11月22日中午,荊州市沙市區(qū)工農村社區(qū)410平米大的食堂內人如潮涌,老人們來到這里就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通訊員 周櫟 王慧 攝)

黨心民心的交融,是這一年來最溫暖的回憶,也是最寶貴的收獲。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戴焰軍如此評價:湖北通過在全省推進“共同締造”而取得社會治理工作的顯著成效,用實踐證明了在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依然是我們推進社會治理必須始終貫徹的根本工作路線。“共同締造”的成功,還在于它的根本工作方法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


持續(xù)用好共同締造“金鑰匙”

湖北日報評論員

美好環(huán)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是增進群眾感情、提高思想認識、改進工作方法,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載體和路徑,是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與群眾一起共同建設美好環(huán)境、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一把“金鑰匙”。

去年6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開展美好環(huán)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部署。去年9月,全省美好環(huán)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工作啟動。以城鄉(xiāng)社區(qū)為基本單元,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huán)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xiāng)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以決策共謀、發(fā)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路徑,“共同締造”開始了在湖北由點及面、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探索實踐。

一年多的時間,“五共”工作法不斷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紅安建立“1+4+N”的組織機制,總結“五步三類工作法”;麻城搭建線上線下議事平臺;枝江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治理積分制、村灣聯(lián)戶長制;漢陽區(qū)“陽小驛”服務戶外工作者……從山區(qū)到平原,從社區(qū)到村落,“決策共謀”在群眾身邊的小事、關注的難事、想辦的實事中開枝散葉;“發(fā)展共建”在調動各方面力量、增強群眾參與感中持續(xù)彰顯;“建設共管”在完善管理制度、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中不斷塑形;“效果共評”在發(fā)動群眾對項目建設和活動開展情況等進行評價和反饋中展現活力;“成果共享”在民生福祉的增進中走深走實。

一年多的時間,“共同締造”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在環(huán)境面貌之變、群眾精神面貌之變、發(fā)展面貌之變、干部作風之變、基層治理格局之變中不斷催生新氣象。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從“要我做”到“我要做”,從“靠政府”到“靠大家”,各地各部門從“共”字出發(fā),以“民聲”定“民生”,用“民議”聚“民意”,讓“實事”真“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方針政策和發(fā)展規(guī)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比罕姽ぷ髯龅煤貌缓茫皇强纯谔柡暗庙懖豁?,而是看腳步邁得實不實。

“共同締造”試點工作在啟動之初,就確立了鮮明的原則。比如,不能把“共同締造”的概念泛化;不能把一些老典型簡單“翻新”,當成“共同締造”的典型;不先入為主、不好大喜功、不急于求成、不包辦代替、不就事論事。今年11月底召開的全省深化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推進會,明確強調“以美好環(huán)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深化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傾聽群眾呼聲,組織群眾、發(fā)動群眾,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一年多的時間,“共同締造”潤物無聲、花開荊楚。潤物無聲,凝練了推進過程中的實功;花開荊楚,標記了行動階段中的實效。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共同締造”的時間軸上,不僅有一個個好做法、一項項好經驗,更有荊楚大地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匯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來為群眾造福的勇毅與堅定。

接續(xù)前期工作,持續(xù)發(fā)力推進,我們要讓“共同締造”在更深更廣層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繼續(xù)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以更實作風、更大力度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先行區(qū)、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涵養(yǎng)更充沛的動力源泉。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孫弋雯

二審:李琳達

三審:黃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