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學者追蹤中和抗體,將新冠病毒在美國野生動物中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到了2019年!
相關論文指出,在對美國白尾鹿2019年的樣本檢測中,有一例樣本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抗體。這一結論的發(fā)表,再次刷新了人類對于新冠病毒傳播路徑的認知。
此前被認為在武漢最早出現的新冠病毒,卻被發(fā)現在美國野生動物中更早有了抗體,這還得了?美國農業(yè)部連連擺手,說是“假陽性”。8月9日,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連線專訪了病毒溯源專家,弄清究竟是真是假?
兩個從未
“這是新冠病毒溯源的一項重大突破?!笔茉L專家對科技日報記者給出“兩個從未”以解釋為什么這項發(fā)現非常重大——
從未在野生動物中發(fā)現過新冠中和抗體!從未在野生動物中發(fā)現早于人類的新冠病毒感染!
前一個“從未”很可能為“新冠病毒從自然宿主到人”的路徑補上一塊非常重要的“拼圖”。該專家解釋,野生動物和人接觸的機會比較小,因此,在2019年從人類傳播給野生動物的可能性其實并不是很大,相反野生動物到人較為可能,這一發(fā)現為病毒傳播路徑找到了“單向拼圖”。
中國-世衛(wèi)聯合溯源研究的報告認為,新冠病毒從自然宿主通過中間宿主再過渡到人是多個路徑中最有可能的。白尾鹿這一新出現在人類視野中的“病毒攜帶者”會不會是那個過渡物種,非常值得進一步調查。
后一個“從未”在時間表上把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大大推前。病毒溯源就好比追蹤罪犯的“老巢”,而該項研究正是“警察”終于從監(jiān)控中找到了更早的作案路徑,把溯源工作往前推進了一大截。
“目前沒有任何文獻發(fā)現在2019年有其他動物被新冠病毒感染過?!睂<冶硎?,這項研究對2019年前后都做了調查,2018年沒有,2020年3例,2021年40%感染,這些數據表明,2019年正是白尾鹿族群內剛剛引入新冠病毒的階段,其間發(fā)生了什么,非常值得進一步研究。
“假陽性”太敷衍
美國農業(yè)部在其官網上公告認為,2019年前的樣本里只有一個陽性,因此很可能是假陽性。
細讀論文中的研究方法,便能夠發(fā)現:美國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學者使用的是特異性極高的中和抗體檢測技術。
該技術模擬了“實戰(zhàn)”:通過讓中和抗體和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比賽”,都去結合細胞表面的受體,看抗體更厲害,還是病毒更厲害,真正能夠阻礙病毒攻擊細胞的,就是中和抗體。
“即便是曾經感染過SARS的患者體內的中和抗體,在這樣的檢測技術中也會顯示為陰性?!睂<艺f。(新冠病毒也被稱為SARS-CoV-2,可見該技術不會認錯高度同源的病毒,只會認識新冠病毒的抗體。)
因此,假陽性的出現概率極低。
更審慎的是,研究人員還利用了兩種技術進行了重復試驗,結果得到了相互印證。
論文中這樣寫道:所有樣本均在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使用替代病毒中和試驗進行測試,我們還在國家獸醫(yī)服務實驗室使用傳染性的新冠病毒進行了高度特異性的病毒中和試驗。
在經歷了雙重檢測之后,2019年的美國白尾鹿抗體仍舊顯示陽性,美國農業(yè)部的“假陽性”表態(tài)如果不是工作態(tài)度的敷衍,就是故意回避科學事實。
科學家認為應啟動新冠病毒溯源的美國部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溯源線索。接下來,應該對當時的白尾鹿樣本進行進一步的核酸檢測,同時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調查?!睂<冶硎?,如果能夠在早期樣品中測到核酸、得到核酸序列數據,并與早期的人類病例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關于“真正源頭”的判斷。
在美國,已有多位專家持同樣的觀點,認為應該將野生鹿科作為新冠病毒的宿主進行調查。
3月15日,《生命科學》刊登《研究發(fā)現白尾鹿易感染新冠病毒》的文章,研究人員發(fā)現白尾鹿與人類在新冠病毒受體方面高度同源,因此,新冠病毒很可能通過中間動物宿主(例如白尾鹿)傳給人類。
5月10日,美國農業(yè)部傳染病研究專家米切爾·帕爾默團隊在《病毒學》發(fā)表論文稱,目前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從動物宿主傳染給人類,而白尾鹿易受新冠病毒感染,這些發(fā)現均支持將野生鹿科動物納入到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或來源中進行調查。
最新的重磅發(fā)現——美國白尾鹿2019年就有新冠病毒抗體的發(fā)現,或許讓人類距離新冠病毒溯源的答案只有“一步之遙”。畢竟在中國-世衛(wèi)組織聯合溯源研究的中國部分,已經對中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家畜家禽、野生動物等進行檢測均未發(fā)現新冠病毒(核酸和抗體)。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啟動新冠病毒溯源的美國部分將能夠得到新冠病毒源頭的更多真相。
責編:駱羿杉
二審:張瑞華
三審:鄭海兵
網友評論網友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