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瀏 覽: 0
天山其實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三條山脈和眾多山中盆地組成的超級山系,它綿延2500多千米,橫亙中國新疆,并延伸到中亞地區(qū)。險峻地形和多變氣候造成的交通不暢,不僅影響游客的出行體驗,更掣肘著南北疆交流和經濟協同發(fā)展。在堪稱中國公路地質災害博物館的天山修建安全快速還能全年通行的道路,中國工程師要面對哪幾道難關?
大西洋和北冰洋泛起的高空水汽穿過歐亞大陸,抵達天山后,便被冰封在天山雪線以上,形成了萬年不化的冰川。在冰川下修建隧道,工程師無法用傳統的豎井方案解決通風問題。他們要如何創(chuàng)新,才能讓冰川保護和隧道通風二者兼顧?
巖爆,是修建隧道時山體釋放壓力的一種形式,也是工程師談虎色變的一個詞語。在有極高巖爆風險的天山掘進隧道,工程師如何給掘進機設計護甲,抵御巖爆給施工人員和設備帶來的風險?
只有200萬年歷史的天山深處卻潛藏著地球3億年前的古老傷痕。博阿斷裂帶,橫貫整個天山山脈,斷裂最深處超過30千米,已經撕裂地殼直達地幔。面對斷裂給隧道施工帶來的地震風險,工程師如何改變傳統設計思路以柔克剛?隧道內大量涌水,又怎么實現層層凈化,保護重要的水源地?
為將工程建設對植被的影響降到最低,工程師需要在施工的同時,用補種植物的方式修復生態(tài)。如何選擇植物才能保護天山脆弱的生態(tài)圈?那些穿山越嶺的隧道大橋,在給你我?guī)肀憬萁煌ǖ耐瑫r,又能為天山的萬物生靈提供哪些保護?
超長隧道,水多天冷,在天山修建隧道面臨大量影響隧道暢通的不利因素,工程師將用怎樣的手段破解難題,保障隧道貫通后交通通暢?借助數字化改造傳統基礎設施,又能給天山隧道暢通增加哪些保障?
三條跨越天山的隧道,雖然深藏于幽遠之中,通向的卻是燦爛的光明。因為中國的工程人從來不會只著眼于當下,他們的心中有星辰大海,打通的隧道不僅會跨越天山,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的綠色技術、數智技術更可以集合成中國交通建設領域新質生產力,在難度更大、生態(tài)更敏感的地方,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挑戰(zhàn)人類交通工程的極限巔峰。
交通運輸的高質量發(fā)展,使路網由大寫意變?yōu)楣すP畫,讓邊疆地區(qū)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隊;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讓美好生活惠及每一處邊遠的地方。
央視綜合頻道?。茫茫裕郑?/strong>
18:20檔
系列紀錄片《大國基石》
鑄國之重器 守民之命脈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楊帆
二審:黃韶光
三審:吳東來
網友評論網友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